第164章 扑空(2 / 2)
就靠这股拼劲,梁红英的身体超过了房檐,头露出来,前胸也露出来,只要一条腿勾上去,整个人就可以翻身到房顶上。但到这时候,她的力气几乎已经用尽,只要稍微一放松,整个身体就会掉下去。
每到这种时候,梁红英就用精神支持法,凭借强大的毅力支撑自已,告诉自已只要再坚持一步就能成功。她咬定牙关,额头的汗瞬间流出来,拼尽全身力气,抬起右脚,勾住了房檐。脚一勾住,整个人就轻松多了,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与此同时,下边的小山也高兴得不得了,小声称赞道:“姐,你真厉害,再一步就上去了。”梁红英心里明白,自已已经成功了,一翻身就滚到了房顶上。她躺着喘息了好半天,等体力恢复之后,身子向下趴着,要把小山提上来。
小山一看这不行啊,自已的手够不到梁红英的手。梁红英迅速把自已的腰带解下来,垂下去让小山试试,小山尝试了一下,正好能抓到。就这样,梁红英在上边用手抓紧腰带,让小山抓着腰带往上爬。这对小山来说也是个考验,可现在没有退路,小山身体素质也很棒,面对这么艰难的挑战,几经努力,几次尝试,他也终于够到了房檐。梁红英一抓他的胳膊,把他拉了上来。
接下来,梁红英不敢迟疑,她用腿勾住房檐,整个身子开始后仰,这一幕把小山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赶紧跑过去摁住梁红英的腿,保证它不掉下去!梁红英的头也正好垂到牢房的后窗口,她只要一侧身子就能看到屋子里的情况。
两人第一次尝试,配合得很好。梁红英透过后窗户向里张望,在这个角度探一下身子,下边即便有人,在这种光线下也不容易被发现,但仍然存在危险,所以不能闹出动静。
看了第一间之后,里面确实有人,是两个年轻人,不是她父亲。她没心思想这些人因为什么原因被关进来,不是父亲那就只能看下一间。
就这样从左到右,一排房子十几间牢房都看完了,没有找到父亲。下一排房子,由于这排房子的另一侧顶着一面墙,顺着这堵墙就可以到达另一排房子上。只是从墙上通过的时候还得观察一番,在别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冲过去,因为这地方太显眼了。这面墙不是最外围的墙,所以上边没有铁丝网,是内院通往外院的墙头,这也给他们创造了便利,不用每一排房子都艰难地往上爬了。
梁红英说:“我先做个示范,你在这边趴着,不要露出什么马脚来。”小山点点头,告诫梁红英一定要小心。现在梁红英做这些事情,心里一点也不发怵,她觉得底气十足,这就是人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的一种表现,那么大的风浪都经历过了,小河沟就更不怕了。
所以她鼓足勇气,瞄准下一排房子,从这边一口气跑了过去,整个人就像穿梭的狸猫,从墙上一跃而过,身姿轻盈飘逸。到了另一排房子,她朝小山挥了挥手,意思是让他也过来。
小山在房顶上还可以,但是要飞速奔到另一排房子,对他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首先从墙上奔过去,平衡感必须要好,一不小心身体一侧就有可能掉下去,跑不快也不行,跑不快容易被人发现,抓住空档最重要。因为每一排房子都有几个人在门口守着,只有他们进房牢查看的那简短的几分钟,能给小山创造跑过去的机会。
所以小山一犹豫,门口的人就又回来了,他第一次没有成功。等下一次还得要过半个小时,梁红英急得够呛,但也没办法,只能耐心等着。
等到第二次那几个人进去之后,梁红英向他奋力挥着手。小山咬牙心想,妈的,就算摔死我也得过去,一狠心他也咚咚咚地跑过去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好几次身子一歪差点掉下去,但他还是成功了。
第二排房子,梁红英和小山还是一间一间地挨着查看,看完之后还是没有。有的房子空着,大多数房子里都是一些年轻人。两排房子都没有父亲的身影,梁红英就有点着急了。
她查看了一下,监狱里总共有四排房子,他们已经查看了两排,还有两排。第三排、第四排把所有的房间都看了一遍,依然没有父亲。梁红英一下子额头就见汗了,别的是小事,她最担心父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说好了在这监狱里却没有,难道说还另有监狱关着他?梁红英特别担心,就和小山商量怎么办,没有发现父亲。
小山想了想说:“莫非他没在这里,转移了地方?”这么一提醒,梁红英突然想起路上来的时候那辆车,加之小青给她介绍的时候就说过,父亲有可能被押解到省城。难道说事情就这么巧,他被押走了?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梁红英倒不担心回去交差,她担心的是父亲有什么不测。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梁红英该怎么办呢?她看到每排房子正中间都有一个门口,门口有几个人在值班,值班人在说话,她想先偷偷听一下,看能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或者能从他们口里获知父亲的消息。
于是梁红英就趴在房顶上,听在他们已经到省城了吧?”另一个人说:“你以为这是飞机吗?二百多里地呢,怎么也得天亮了才能到那儿。”那个人说:“他们可是开的车呀,不是骑马,要骑马的话我知道要一天一夜,这车可快得多。”
梁红英不知道他们说的是谁,但听话里的意思,应该和那辆军车有关。就听另一个人说:“你说他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要把曹正平给押到省城,难道说咱们这儿关不住他吗?”
就这一句话,梁红英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他们提到父亲了,和自已预料的分毫不差,父亲真的被押解到了省城。梁红英侧耳倾听,就听另一个人说:“我估计又是日本人的主意,也不知道这曹正平怎么得罪了他们,关了这么多天还不解气,又要把他押解走。先是给人家扣了一个私通革命党的帽子,接下来又这么百般刁难人家,看起来这国家兴亡,百姓遭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