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遗憾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遗憾(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辉祖带领着大军,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一群闹事者负隅顽抗。

他身先士卒,带领着一队精锐士兵,小心翼翼地向树林深处推进。

他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一边指挥着士兵们寻找敌人的破绽。

突然,一名闹事者从一棵大树后跳了出来,挥舞着一把大刀,朝着徐辉祖砍去。

徐辉祖眼疾手快,迅速侧身躲过,同时反手一剑,刺中了闹事者的胸口。

闹事者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兄弟们,不要怕,跟我冲!”徐辉祖大声喊道,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士兵们受到激励,更加奋勇地向前冲去,与闹事者展开了近身肉搏。

一时间,树林中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闹事者们渐渐抵挡不住明军的攻击,纷纷被消灭。

徐辉祖没有丝毫懈怠,他命令士兵们继续搜索岛屿的各个角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李景隆和王景弘同样进展顺利。

士兵们呐喊着冲向闹事者的营地。

营地内,闹事者们乱作一团。

他们没想到明军会来得如此迅速,如此猛烈。

一些闹事者试图组织起抵抗,但在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无力。

王景弘则指挥着士兵们对营地进行了全面的搜索和清剿。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将隐藏在营帐和房屋中的闹事者一一揪出。

在营地的一个角落里,一群闹事者聚集在一起,试图进行最后的挣扎。

他们手中拿着简陋的武器,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疯狂。

李景隆见状,冷笑一声,下令士兵们用火炮对他们进行攻击。

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在闹事者中间爆炸,顿时血肉横飞。

闹事者们死伤惨重。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徐辉祖、李景隆和王景弘所率领的两路大军成功地剿灭了其余方向准备闹事的人。

当朱棣收到徐辉祖、李景隆和王景弘两路大军传来的捷报时,他正站在刚刚被攻克的岛屿的高地上。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冷峻威严的神情。

“好,干得漂亮!”

朱棣沉声说道。

他转身对身边的传令官下令:“即刻传本王命令,把这些闹事人的尸体全都堆积起来,在岛屿的空旷处搭建高台。”

“然后让南洋群岛各国百姓前来围观,让所有人都知道和大明作对的下场。”

传令官领命后,迅速飞奔而去,将朱棣的命令传达下去。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将那些闹事者的尸体一具具搬运到指定的空旷之地。

尸体堆积如山,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在阳光的暴晒下,显得格外恐怖。

与此同时,另一批士兵则开始搭建高台。

他们砍伐树木,用粗壮的树干和木板搭建起一座高大的台子,将堆积的尸体放置在台上。

台子周围插满了旗帜。

消息迅速传遍了南洋群岛的各个角落,各国百姓在士兵的催促下,纷纷朝着高台所在的方向赶来。

他们的脸上带着恐惧和好奇,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场景。

当百姓们来到高台前时,看到那堆积如山的尸体,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一些胆小的妇女和孩子吓得尖叫起来,躲在大人的身后。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腐臭味,让人作呕。

“你们都看好了!”

朱棣大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中回荡,“这些人就是和大明作对的下场。”

“他们妄图反抗我大明的统治,破坏南洋群岛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是他们的结局。”

百姓们低着头,不敢直视朱棣的目光。

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深知和大明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朱棣继续说道:“只要你们乖乖听从我大明的统治,遵守我大明的律法,好好生活,我大明绝不会亏待你们。”

“但如果你们心存不轨,妄图效仿这些人,那么这就是你们的榜样。”

台下的百姓们纷纷点头,口中喃喃地说着:“我们不敢,我们愿意听从大明的统治。”

朱棣看着百姓们的反应,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场震慑行动起到了作用。

通过展示闹事者的尸体,让南洋群岛各国百姓深刻认识到了大明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随着烈日高悬,那堆积如山的闹事者尸体在高温下开始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

周围的空气都被这股恶臭凝固。

朱棣深知,若不及时处理这些尸体,不仅会危及百姓的生命健康,还会对大明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

于是,朱棣当机立断,下令:“即刻准备柴草,一把火把这些尸体和高台全部烧了,绝不能让疫病有滋生的机会。”

士兵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四处收集柴草,将其堆放在尸体和高台周围。

随着一声令下,火把被投入柴草堆中,瞬间,熊熊大火燃烧起来,火焰吞噬着尸体和高台,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那些闹事者的哀嚎。

浓烟滚滚升起,带着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但朱棣站在一旁,眼神坚定,不为所动。

这把火不仅是在销毁尸体,更是在消除隐患,为南洋群岛的未来带来希望。

大火熄灭后,朱棣带着军队回到了营地所在的岛屿。

此时的营地,一片忙碌的景象。

士兵们在整理武器装备,工匠们在修理损坏的工具,百姓们也在为接下来的生活做着准备。

朱棣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

经过这场战斗,南洋群岛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全面好好建设这片土地的时期了。

朱棣回到营帐后,立刻召集谋士和将领们商议建设南洋群岛的事宜。

大家围坐在桌前,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朱棣认真地倾听着每个人的建议,不时地在纸上记录着。

经过一番讨论,朱棣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设计划。

为了让陛下朱允熥了解南洋群岛的最新情况,并得到他的支持和应允,朱棣决定派人将战报送回金陵。

他亲自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战报,在战报中,他详细描述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南洋群岛目前的局势。

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请求。

朱棣将战报和自己的想法请求仔细地整理好,再次派出使者回到金陵。

在翘首以盼金陵回信的日子里,朱棣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精准地投入到南洋群岛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每日清晨,朱棣便身着戎装,精神抖擞地来到练兵场。

士兵们整齐列队,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位统帅的敬畏与信任。

“今日训练,着重提升火炮射击的精准度与速度!”

朱棣洪亮的声音在练兵场上空回荡。

随着命令下达,炮手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熟练地搬运炮弹,调整火炮角度,装填火药,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

朱棣在队伍中来回巡视,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

除了火炮训练,士兵们还进行了剑术、枪术和近身搏斗的练习。

喊杀声震耳欲聋。

朱棣亲自示范标准的战斗动作,耐心地纠正士兵们的错误。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士兵们的战斗技能日益精湛,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

练兵之余,朱棣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南洋群岛的建设中。

他深知,以前南洋群岛那些国王目光短浅,白白浪费了这片土地丰富的资源。

如今,他要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棣带领着工匠和百姓们,开始大规模地修建港口、道路和房屋。

港口是南洋群岛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枢纽,朱棣亲自参与港口的规划设计。

他要求港口要足够宽敞,能够容纳更多的船只停靠。

码头要坚固耐用,方便货物的装卸。

在修建道路时,朱棣考虑到南洋群岛多山地的地形特点,采用了开山辟路、架桥过河的方法。

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在丛林和山脉中蜿蜒伸展,将各个岛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房屋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朱棣鼓励百姓们采用大明先进的建筑技术,建造出更加坚固、舒适的房屋。

他还亲自到施工现场查看,为工匠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在他的努力下,南洋群岛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

南洋群岛的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是一块天然的农业宝地。

朱棣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决定大力发展农业,让这片土地成为大明的海上粮仓。

朱棣组织士兵和百姓们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

“这种水稻品种适合在南洋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大家要注意合理灌溉和施肥。”

朱棣在农田里耐心地向百姓们讲解着农业知识。

百姓们认真地聆听着,眼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

在朱棣的带领下,农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人们挥舞着锄头,翻耕土地,播种希望。

朱棣在等待金陵回信的日子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南洋群岛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将成为大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般做,某种程度也是弥补了他自己心中的遗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