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906

分节阅读 9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为它有权力,将皇帝的旨意退回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皇帝的监督,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

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实在不多。在唐朝建立的两百多年前,门下省封还的皇帝旨意,可能不到十封。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这些封还的旨意,都是封还武则天的,结果武则天居然也接受了。后人研究武则天,觉得她的性格实在是复杂,许多男子做不到的事情,她做到了,甚至比男子做得更好,这此封还的旨意,就是很好的证据。

所以,门下侍中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而一般的官员,也不愿意出任这个得罪人的位置。

新帝国的门下侍中两人。除了崔码和王承颜,没有其他人主动竞争。

因此,崔碍和王承颜,主政门下省。基本上已成定局。

有些人甚至预料到,两人主政门下省,只怕艾飞雨、朱有泪和李怡禾都要头痛。

若是政令不完善,只怕门下省是很难通过的,哪怕是刘鼎亲自说情。他俩也未必卖面子。

尚书省,尚书省置令人。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魄年改称东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懈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瞄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旭年称为中台。唐代尚书省的办事机构设在长安皇城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个于中书、门下二省之南端,所以又别称南省或南宫。

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凡符、移、关、胺按:皆公文名必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这说明尚书省的权位相当重要。

唐太宗曾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

这几句话就足以说明尚书省在中枢行政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了,也就是说在三省中,尚书省才是行政的实际总汇。唐代的尚书省组织更加整齐严密,由隋之六曹固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每部的组织,则以隋之侍郎升为尚书的佐贰,在尚书左右承下,每都有4个属司,共四个司。

对尚书省不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今天的国务院。

其实,尚书省就是一个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所有的行政事务口新帝国基本维系了这个架构。只是新设了一些部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掌典领百官。因为唐太宗即位前曾任其职。故唐代例不复置。以左右仆射为本省的实际长官。

新苹国恢复了尚书令的设置。

寞浣成了尚书令最热门的人选。

另有左承人,正四品上,右承人,正四品下,主持省内日常事务。“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有左右司郎中各;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人从六品上,为承的助手,分判本省六部诸司事务。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品详改左右承为左右肃机,郎中为左右承务,诸司郎中为大夫。

唐初,仆射的地位十分尊崇,因为在中枢的职事官中,正一品的三公、三师不单独设置,而正二品的尚书令八慨友,只有从二品的仆射官阶最高其他两省的画官如门只j,、中书侍郎以及各寺小监的长官均在三品以下。所以唐会要称左右仆射为“师长百僚,虽在别司,皆为统属”据说仆射于都堂上书,宰相皆送。文武三品以上官均升阶列坐,左右秦、各部侍郎、御史中承以及四品、五品以下者皆罗拜阶下,仆射不答拜可见其威权之重。自中唐以后,由于仆射被排斥于宰相行列之外,尚书省的地位因受到使职差遣的冲击。加上用非其人,其享有的地位就逐渐下降了。

据唐会要记载,贞观时。唐太宗曾规定:尚书细务属左右承惟大事应奏者乃送仆射。可见左右承在尚书省内的权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中左承统吏、户、礼三部;右承统兵、刑、i三部。六部诸司文案均需送都省由左右承勾检后,方下达到有关部门。因为规定省内有大事才向仆射请示,其余细务均由左右承处理。这样,左右仆射已渐被架空,都省的实权自然落在左右承手中了,所以到新帝国,左右承也是执政官之一。

郑从谨小刘崇龟小刘崇鲁、裴易靖等人,都是左右承的热门人选。

尚书都省所属的六部二十四司,负责处理全国军政小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

其中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小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唐代规定官员的选操制度是:三品以上者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援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小资历小有能小功劳小德行小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

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四司官员分掌如下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小给假告身、假使,其中有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为尚书小侍郎之副贰。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小赐予之级。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死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隘,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述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属。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只公元伤年以前,由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

在六部里面,吏部排在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掌管官员的升迁。相当于我党的组织部,还有公司企业的人事部。掌握了这全部门。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往兴风作浪的杨国忠小李林甫、李德裕等人,都是兼任吏部尚书,又或者是亲信担任吏部尚书的。

新帝国的吏部尚书,塞浣、卢观影小郑从谨小刘崇龟、刘崇年等人。都是热门人选。

由于竞争激烈,相信户部官员的出台,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户部,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小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小金部x仓部四司。其中户部郎中小员外郎,掌户口小土地、赋役小贡献、镯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租赋小物产丰约之宜小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京市、宫市等交易之事。并供给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郎中小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小食禀之事。

可以这么理解,户部其实就是财政部小民政部、鼻务部、审计部等多部门的联合体。

它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排在第二,不是没有道理的。

新帝国的户部尚书,基本认定是殷红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