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820

分节阅读 8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说道:“嫂子,大哥什么时候调到扬州来”

唐嫣说道:“我怎么知道”

刘鼎接口说道:“明天。”

唐嫣微微一愣,下意识的说道:“明天”

刘鼎说道:“怎么今天就要到今天可来不及了”

唐嫣粉脸微微一红,低声说道:“大人越来越不正经了。”

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她和徐长卿两个,自从加入鹰扬军以后,生活起了巨大地变化。她是鹰扬军主管财政的人物,经常东奔西跑,了解各地地具体财政情况。

而她的相公徐长卿,却是一心扑在运河的治理上。唐嫣和他聚少离多,有时候两三个月都见不到一次面,自然免不了相思之苦。

幸好,江南大运河刚刚收工,这边扬州段的运河,又要开始准备整修,负责人当然还是徐长卿。唐嫣在扬州恐怕也要呆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刘鼎让徐长卿明天就到扬州来,显然是要他们夫妻早点团聚,多点相处的时间。这一点,徐长卿和唐嫣夫妻还是知道得很清楚地。

一行人回到冶春园,这是刘鼎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殷红林和萧怡婷就住在这里。唐嫣则另外有住处,令狐翼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城内地万花客栈,主要是方便他们夫妻团聚。要是住在瘦西湖,他们说不定缩手缩脚的,反而不美了。

唐嫣地工作尚未开始,主要是来听刘鼎的基本指导。刘鼎说了一些基本地方针,唐嫣就告辞离开了。刘鼎和殷红林则继续前行,来到冶春园的客厅。落座以后,萧怡婷给两人端来香茶,便告辞离开,留下两人说话。

殷红林来找刘鼎,主要是汇报鹰扬军的盐业生产情况。

镇海地区的盐场,发展很快,现在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个,每个月能够生产食盐三千多斛。现在鹰扬军辖区内的所有海盐,都是晒出来的,再也没有采取蒸煮的办法。单单是这三十多个盐场的食盐产量,已经比以前的食盐产量,翻了好几番。

于晒盐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鹰扬军的需要,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民众购买食盐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但是,随着鹰扬军挺进关中,鹰扬军需要的食盐数量,又大大的增加。而且,随着鹰扬军统治区域的逐渐稳定,人口开始较快增长,对于食盐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长。

殷红林展示了很多具体的数据,主要是各地的食盐价格。在光启三年食盐最紧缺的时候,鹰扬军辖区内的食盐最高价格曾经卖到每斗三千多文钱,黑市的食盐价格更高。晒盐场出来以后,食盐供应量大大增加,价格一路走低。到去年年初,洛阳地区的食盐,每斗价钱大约在八百文。但是在鹰扬军进入关中以后,洛阳地区的食盐价格,再次上升到每斗一千多文。

本来关中的食盐,以前基本都是由河东道的解县、安邑两个大盐池供给,这两个大盐池原本属于河中节度使的管辖,产量很大,基本上能够满足关中的需要。当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田令孜争夺这两个盐池地所有权,还曾经爆发过激烈地战争,最终导致田令孜再次出逃。

现在,河中节度使已经不复存在,这两个大盐池,落在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手中,自然不会有丝毫的食盐供应关中了,这样一来,最大的食盐供应源丧失,问题当然严重。朝廷曾经发下诏书,要河东节度使将两池的食盐送往京师,但是李克用置若罔闻。

此外,关中还有部分的食盐是来自川中。川中的盐池产量虽然不大,但是数量众多,总体产量也不少。当初田令孜主政地时候,为了摆脱王重荣的控制,就要求陈敬暄大量从西川将食盐运输到关中。然而,现在,西川节度使陈敬暄已经下了禁令,禁止食盐外流,使得关中的另外一大食盐供应,同时断绝。

因此,鹰扬军辖区内的食盐,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鹰扬军拿下扬州地区以后,殷红林首先想到地办法,自然是在扬州沿海开设更多的盐场。根据初步地调查,扬州、楚州、海州一线,有大量的地方可以晒盐,只要充分利用起来,这

盐产量,将是镇海地区食盐产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中的食盐需要,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经过殷红林的研究,觉得晒盐地最好地方,应该是宣武军节度使辖区内的登州、莱州等地,可惜这些地方都控制在朱温地手中,鹰扬军暂时无法在这里开设盐场。同时,有情报指出,宣武军也开始在登州地区晒盐,显然是窃取了鹰扬军的晒盐技术。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地事情,晒盐毕竟不像是火药生产,不容易保密的。

对于扬州、楚州、海州三地地晒盐场设置,殷红林已经有了充分的计划。他的计划主要分三期进行,首期就是在楚州的盐城一带设置晒盐场。这里本来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地,故名盐城,只是以前都采用蒸煮的本法,产量小,成本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当地从事食盐生产的人还是很多的,鹰扬军只要充分利用起来,晒盐场很快就可以投入运作。至于二期、三期,则是增设更多的盐场。

刘鼎粗略的看过计划,就表示同意。

最后,殷红林反映了一个情况,就是食盐流通中的垄断问题。这个问题很敏感,涉及到的人员和部门都很多,其中不凡既得利益者,有些和刘鼎本人还有些亲密的关系。但是殷红林认为必须提出来,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自从东周以来,食盐供应一直都是由国家控制的,国家从食盐中征收大量的税收。历朝历代的盐税,都是国家财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唐代来说,自从刘晏改革以后,盐铁税就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尤其是盐税,几乎占了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到唐懿宗的时候,盐税占国家收入的七成以上。

于盐税太高,贩卖私盐的利润空间极大,导致私盐贩子横行,国家军队和私盐贩子之间的武装冲突,越来越激烈。结果国家军队打不过私盐贩子,导致私盐贩子的队伍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无法消灭的阶层,甚至为国家的灭亡埋下了祸根。须知道黄巢、王仙芝等人原本就是私盐贩子。

现在鹰扬军辖区内,同样出现了私盐贩子,数量暂时没有很多,危害也不算严重。然而,鹰扬军的人力严重不足,无法对这些私盐贩子实行打击,导致私盐问题一直存在。而且,从某些程度上来说,这些私盐贩子的存在,也较好的完善了鹰扬军的食盐供应系统,否则,单单依靠鹰扬军自身的食盐运输人员,恐怕有些地方会照顾不到。

殷红林建议,敞开食盐供应,等形成较好的流通渠道以后,再考虑将食盐收买收归国有。现在鹰扬军的食盐生产成本,要比别的地方都要低,只要敞开食盐供应,不但可以让私盐贩子失踪,还能够让别的地区甚至是敌对势力的盐井处于封闭状态。

但是,这样做有两个隐忧,一个是大量的食盐可能流入敌对地区,导致鹰扬军自身反而缺盐。一个是可能形成新的大盐商。一旦食盐敝开供应,必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商人之间抢占市场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地,没有雄厚地资本,根本支撑不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