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710

分节阅读 7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到下都变成鹰扬军的管辖范围。

朱温最大的难处在于,鹰扬军占据了他原来的地盘,他同样是占据了别人的地盘,大家干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公开指责对方肯定是不行的,一切都只能在私底下进行。偏偏鹰扬军的骑兵,已经在曹州等地开始武装巡逻,让宣武军无法采取破坏性的手段。

鹰扬军对外声称是为了防止契丹人的袭击,但是谁都知道,他们针对的乃是朱温。对于刘鼎现在的脾气,朱温也是比较忌惮的,要是宣武军在背后搞小动作的话,鹰扬军一定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就连朱珍这么死心塌地的心腹,也劝朱温不可轻举妄动。在宣武军组建强有力的骑兵之前,还是不要正面招惹鹰扬军为宜。

刘鼎目光看着灰白色的天际,心思却转到了遥远的长安方面,漫不经意的说道:“两位对中原地区有什么看法”

崔谨慎的说道:“宋州、曹州一线,难以迅速稳定,必须集中精力,发展汴州以西的区域,尤其是郑州、许州附近。这里原本有较好的基础,宣武军留下的基础也算良好,人口也比较多。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集中更多的人口,生产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王承颜点头说道:“正是,争夺宋州一线,必然会对地方生产造成破坏,投入也不可能太大。除非是兖州、徐州一线稳定下来,宋州、曹州等地,才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

刘鼎轻轻的皱皱眉头,缓缓的说道:“我们明年就要进入长安,中原地区必须承担巨大的后勤压力,我担心洛阳、郑州、许州、汴州这四个地方,难以满足我们的需要。朝廷返回长安,皇室、宫女、太监,文武百官,随行的人员,还有神策军,至少有十万之众,每天消耗地粮食,都是个巨大的数字,还有我们鹰扬军自身的军队需要,还有战马的草料,都需要从中原运输过去,运输的路途上又要消耗掉三成甚至是四成。我推算过,我们收复长安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斗,而是筹集足够的粮食。”

崔碣和王承颜都沉默不语。

们都知道这个任务很有难度,否则刘鼎也不会将他们调到中原来。对于本身的工作能力,他们还是比较自信的,在他们地治理下,鹰扬军的几个区域都有了较大地起色,刘鼎对他们的工作成绩非常满意。他们本身就是内政出身,对于粮食的计算,比刘鼎还要更加精确。刘鼎说得没错,一旦朝廷搬回去长安,几乎所有的粮食供应,都落在鹰扬军的肩头上,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

关中地区,由于长期的争夺,土地荒芜,水利设施受到破坏,粮食产量连自保都有问题,长安地周边地区,已经是一片的荒芜,多年颗粒无收。一旦兴元府的皇帝和朝廷返回长安,粮食绝对是最要命的负担,在没有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之前,哪怕是鹰扬军攻克了长安,最后也必须撤出来。

李克用多次进入长安,都是在一个月之内就撤走了,粮食正是最关键的因素。现在朱玟带领地宁节度使军队,同样面临粮食的问题。他在长安扶持地傀儡朝廷,因为得不到大家的支持,所有地粮食都必须由他和东方逵两人支付,而两人的辖区,粮食产量甚至连自保都不可能,傀儡朝廷在长安地两年,已经完全耗光了两人全部的粮食积蓄。朱玟最近被迫离开长安,也是因为军队要就地纳粮,无法在长安继续坚持了。

长安地区的粮食缺乏问题,在唐高宗时代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当时的关中地区,还算稳定,提供的粮食也不能满足长安大城市人口的需要。由于缺粮,曾经多次饿死过数百甚至是上千人。武则天长时间居住在洛阳,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就地纳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洛阳,明显要比长安靠近粮食产区。

当时长安的粮食供应,主要来自江淮和江南地区。从江南运到长安的粮食,需要从江南起运,然后经过千里迢迢的大运河,再进入黄河。在黄河风陵渡渡口卸载以后,还要从陆路运往长安。这一段路程,耗费极大,玄宗时代如此强盛的国力,也只能勉强维持下来,但是所耗费每年都在十亿钱以上,而当时整个大唐帝国所有官员的薪俸总额,也不过十亿钱而已。

注意,这是指铜币。当时大唐官员的薪俸,除了铜币之外,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实物,例如绢丝绸段等。这些实物才是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铜币并不是全部收入。

如果都城是在洛阳,就完全不存在粮食运输困难的说法。运粮的船队就可以直接抵达洛阳城外,不需要经过陆路运输,这是最大的便利。鹰扬军目前最强大的,正是水军舰队,在夏季丰水期,经过运河输送而来的粮食,完全可以满足洛阳未来二十年的需要。

刘鼎忽然说道:“如果我们请皇上在洛阳暂住一段时间,你们意下如何”

崔碣和王承颜对望一眼,目有异色。

让皇帝到洛阳暂住

迁都

抛弃长安

他们脑海中转过一连串的念头,飞快的猜测着刘鼎这句话的真实用意。在历史上,迁都几乎就是一个朝廷灭亡的代名词,尤其是在王朝的末年,简直就是权臣篡位之前最明显的信号。难道刘鼎已经打好了篡位的主意可是刘鼎的语气,似乎又没有什么阴谋,好像是随口问起。

崔咳嗽一声,低沉的说道:“长安虽然荒废,却是人心所归,天下权力中枢所在。”

王承颜接着说道:“正是。皇上也未必愿意到洛阳来。”

刘鼎自言自语的说道:“这就麻烦了,我们短期内难以保证朝廷的粮食供应,除非是神策军不进入长安,自己筹集粮食,要不然,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么多人的粮食问题”

崔和王承颜互相对望一眼,已经明白刘鼎的意思,他是要借此将皇帝从神策军手中解救出来,这也是两人多年的心愿。皇帝李俨之所以不得不蜗居于兴元府,都是因为神策军地掌控。从之前的田令孜,到现在的杨复恭,他们才是真正的皇帝。如果他们反对皇帝做某事,皇帝是不得不答应的。

如果能够将李俨解救出来,对于天下百姓,对于鹰扬军,对于崔和王承颜两人,都是一件巨大的功绩。可是,神策军指挥使杨复恭,还有宰相韦昭度,会轻易让皇帝脱离他们的控制么他们其实是最明白不过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存在,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手中掌握着皇帝的关系,如果没有了皇帝,刘鼎第一个就会派遣军队彻底消灭他们。

王承颜委婉地说道:“万一皇上愿意蜗居兴元府”

李俨当然不愿意蜗居兴元府,只是他被神策军掌握着,就算不愿意也要变成愿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鹰扬军只愿意将皇帝接回长安,却不要神策军随行地话,杨复恭必然会劫持皇帝,坚决反对返回长安。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杨复恭和西川节度使陈敬暄私底下谈判,将皇帝送往成都,让鹰扬军以后都见不到皇帝的面。

崔碣思索着说道:“此计有待商榷。”

刘鼎其实也知道要将皇帝从神策军的手中剥离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也是缘木求鱼的做法,是

可能达成地目标。但是,他毕竟要尝试一下,如果试,又怎么知道一定是不可能的呢

如果不能将皇帝掌握在自己地手中,那么即使皇帝回去了长安,鹰扬军依然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鹰扬军执行的还是“奉天子,修耕植,贮军资”的基本战略,暂时还不能撇开皇帝单干。如何撇掉神策军,从神策军的手中将皇帝抢过来,实在是一件困难而富有挑战新地事情。这个头痛的问题,就交给朱有泪去计算吧。

刘鼎微微一笑,装作没有提起过这个话题,漫不经意地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努力发展生产,让神策军的大老爷们,继续过一段舒舒服服地日子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