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640

分节阅读 6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才醒悟过来,急切的说道:“大人,我们的盐,是煮出来的,不是不是晒晒出来的。”

这次刘鼎是彻底的听清楚了,他看着殷红林,表情同样怪怪的。仿佛在看一个怪物。他又转头看了看薛檀雅,同样觉得她也有点像怪物。他良久才说出一个字:“煮”

说真的,刘鼎感觉有点天旋地转的味道,感觉眼前地殷红林的确是个怪物。

煮盐

这年代的盐居然是煮出来的

薛檀雅还以为刘鼎不小心噎着了,于是轻轻拍着他的后背,温柔的说道:“盐不是煮出来的,难道是晒出来的你加食盐的供应量,哪有那么轻易的事情啊”

刘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才慢慢的平息了自己地情绪,最后却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的说道:“这么好的太阳。你们不用,还用煮那不是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吗”

殷红林似乎再次捕捉到一点什么。可是却不明白,只好期待的说道:“还请大人明

刘鼎噼里啪啦的说道:“你们将海水引到沙滩上,然后封住,只要阳光照射。海水就会被慢慢地蒸发掉,剩下的就都是盐了。这样地方法。不是比煮盐快得多吗一片盐田,至少能够晒出几百斤甚至是上千斤的食盐。要你们说地煮盐快多了,而且成本也更低。当然。这些盐田要经过专门的处理,以免盐分里面含有太多地杂质”

殷红林还是不明白,薛檀雅也疑惑的看着他。

晒盐,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崭新的概念,以前他们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刘鼎站起来,指着平整的茶几面,缓缓的说道:“你们看,这里可以看做是一块盐田,先将四边都封起来,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口子,从这个口子将海水引入,然后封堵起来,等太阳将海水蒸发掉,这盐田里面剩下的,就是一层层的海盐了。整个过程,基本只需要建设好盐场,几十个人就能进行大量的生产作业。”

殷红林极力思索着,忽然拍掌说道:“属下明白了,原来是用阳光将水分蒸发掉,于是就剩下盐巴了。”

薛檀雅也赞叹的说道:“多谢大人的指点,小女子看来已经找到了快速暴富的生财之道了。”

刘鼎点头说道:“正

随即狐疑的看着两人,匪夷所思的说道:“你们不知道这个法子么”

殷红林和薛檀雅都摇摇头,齐声说道:“真不知道。”

刘鼎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估摸着两人不是在蒙骗自己,怎么会没有人知道晒盐的方法呢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只要站在大海的边上,就应该知道这样的办法最容易获得海盐。黄巢和其他的私盐贩子,总是能够找到充足的食盐,他还以为他就是从海边晒盐获得私盐的呢。

事实上,他是多虑了,这年代的人们,的确还不懂得海水晒盐,大规模的晒盐方法,还是从明朝才开始的。唐末大部分的食盐都是井盐,少量的海盐也都是煮出来的。唐代的盐井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部,以剑南道东川和剑南道西川为最多,现在鹰扬军控制的山南东道属下归州、夔州一带,也有部分的盐井,但是产担甚至是几十担。

作者注:“担”和“石”都是重量单位,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看做都是现在的100斤。“斗”是容量单位,1斗10升,装粮食或者食盐的话,重量一般都在125斤左右,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看做是现代的10斤。一斗盐10斤盐。

伟大诗人杜甫对于唐代的盐业,有较为细致的描述。乾元二年秋,关中旱灾,杜甫弃官赴秦州甘肃天水西投靠从侄杜佐。是年十月,又受到同谷县令的邀请,杜甫离开秦州到同谷甘肃成县。途中。他目睹了成州长道县盐井的生产规模与销售情况,因作盐井诗。

在盐井诗中,杜甫对当地盐井的生产规模、盐地贩运情况作了生动地描述。他描写煮盐的盛况:“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这种煮盐的方法产量较小,成本也较高,随着人口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食盐的价格逐渐的攀升。

史记载,在大唐最强盛的开元、天宝年间。每斗盐不过两百文,此后安史之乱爆发,各地战乱,食盐的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产量急促下降,于是每斗盐地价格不断攀升,最高甚至去到上万钱,甚到刘晏实行财政改革,食盐第一个成为被改革的对象,价格同样大幅度上升。每斗平均价钱都在八百文以上,此后再也没有低于一千文的。

尽管食盐的价格不断攀升。但是民众毕竟不能不吃盐,所以,节衣缩食也是要卖盐的,使得食盐的供应总是无法满足民众的需要。由于贩卖私盐的利润实在太大,因此私盐贩子层出不穷。除了黄巢之外,朱温、钱、陈岩等人其实也是私盐贩子。现在天下大乱。私盐贩子就更多了。即使是鹰扬军,也不能完全禁止。因为打击私盐贩子。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造成辖区内食盐价格极度攀

想要解决需求矛盾。最终还是要努力提高食盐的产量。只要产量提高了,价格自然就下去了,价格下去了以后,食盐贩子没有利益可图,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殷红林原来找不到有效提高食盐产量地办法,只能来找刘鼎解决。没想到,他在刘鼎这里果然找到了完美的答案,那就是海水晒盐。

刘鼎当即让殷红林担任盐业大总管,想办法在海边晒盐。其实目前鹰扬军统辖地海岸,可能并不适合晒盐,但是无论如何,海水晒盐都要比煮盐来得科学,产量也要大得多。殷红林现在可以开始积晒盐的知识和经验,一旦鹰扬军拿下淮南地区,就可以在扬州、楚州等地的海岸大规模晒盐了。

他详细的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海水晒盐地知识,全部都描述给殷红林和薛檀雅两人知道。殷红林听的非常地认真,还专门做了笔记。他已经意识到,海水晒盐,将极有可能改变鹰扬军目前的财政状况,甚至,有可能对天下大势产生影响。现在鹰扬军努力保持着和西川节度使陈敬暄地友好关系,关键的原因,就是要从西川获得大量地食盐、硝石和硫磺。如果这些因素能够解决,鹰扬军就不用跟陈敬暄客气了。

好不容易,刘鼎才将自己知道的有关晒盐的情况,全部都讲述给了殷红林和薛檀雅两人知道。在此期间,两人都不断的提出问题。转眼间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苏幼惜过来请刘鼎吃饭。

刘鼎说道:“我就在这里吃。”

苏幼惜让人将饭菜端到碧霞楼,刘鼎将殷红林和薛檀雅留下来吃饭,他俩都不是客气的人物,也就留下来了。吃饭的时候,两人还不断的问起海水晒盐的问题,明显是有点迫不及待了。只不过殷红林想着要解决鹰扬军的食盐供应难题,薛檀雅却又借机大发横财的味道。

饭后,殷红林就兴冲冲的海水晒盐。

薛檀雅准备告辞的时候,忽然说道:“我有样东西,不知道大人是否用得上”

刘鼎说道:“是从波斯带回来的吗”

薛檀雅说道:“安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