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575

分节阅读 5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平静的江面上,显得格外的美丽。忽然看到有人指着长江口的位置,低声的惊叹起来。原来,是一队海上贸易商船缓缓的驶入长江,五艘大型商船排成一字型,背对着夕阳,缓缓驶过来,正好构织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

经过辨别,原来是从日本返回的商船。从桅杆上的旗帜来判断,商船的带头人,应该是陆琪玉。刘鼎马上命令发出信号,要求他们靠岸。带头的商船主果然是陆琪玉,他接到信号以后,疑惑的靠岸,结果发现是刘鼎,又惊又喜,急忙问好。

刘鼎开门见山的问道:“获利如何”

陆琪玉欣然说道:“大人来看”

他带着刘鼎上来自己的旗舰,来到指挥室旁边的船舱,打开沉甸甸的铜锁,又拉开外面厚厚的木板,里面是一个个秘密的舱格。只看到这些舱格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银锭。舱格里的光线有点阴暗,这些银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刘鼎拿起一个银锭看了看,发现纯度还是蛮高的,似乎比内地的银锭都要洁白一些。

陆琪玉欣然说道:“报告大人,这是四千四百而子,每锭约重三两,总共是一万三千二百两银子。”

刘鼎眉开眼笑的说道:“不错啊”

陆琪玉几个月前满载武器装备,前往日本,当时他就拍胸口保证,一定会满载而归,果然,他成功的淘回了第一桶金,这一万三千二百两的银子,足够他继续开工造多艘海船了,随着船只的越来越多,他能够获得的利润肯定会越来越大,当然,刘鼎等人分到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大,鹰扬军海军可以拥有的经费也会越来越多。

刘鼎当即和雷洛等人告别,登上战舰,随同陆琪玉的商船一起回到润州,他要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海上贸易。都说乱世不适宜发展海上贸易,他偏不信这个邪。什么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只要有能耐,天底下没有干不来的事情

第390章 海上贸易3

刘鼎等人回到润州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

裴雨晴和沈若依正在忙碌着,却不是忙碌本职工作,而是有关印刷经文的事情。

原来,她们正在监督工匠在木板上刻字,以印刷成书。木板上面刻印的都是经文,还有佛像的图案。镇海地区每年都要往日本、新罗等地销售大量的佛教经文,这已经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内容。经文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货船上可以装载很多。其时佛教正在日本达到全盛状态,日本各地的和尚很有钱,中原运输过去的经文,在当地非常畅销。

另外,由于中原战乱,大城市受到严重破坏,相当数量的书籍都毁于战火,很多有价值的书籍,只有日本才有保存。当时的日本遣唐使,每次回国的时候,都要带回大量的书籍,无意中保留了部分珍贵的孤本。中原地区商人如果发现有日本存在的孤本,她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借”回来,然后重新印刷成书,以留后世。

这年代的印书技术,还局限在雕版印刷,就是将一个个的字都在木板上刻印出来,然后印刷成书。印刷工场里面堆放着大量刚刚雕好地模板。而那些雕错的模板。更改后没有用的模板,都零散的丢弃在角落里面,它们的命运,要么是被当做垃圾扔掉,要么就是被当做柴火烧掉,总之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由于雕版刻印速度很慢,因此每一本书都需要大量的工匠通力协作。好像金刚经这类地经书,至少需要上百个工匠,花费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将全部的雕版刻印完成。由于费用高,一般的经史子集是不会轻易开版的,刻印的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经文。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不少的书籍根本无法印刷,因此对于书籍地推广。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刘鼎忽然想起,曾经有个活字印刷,应该还没有推广开来。当初刘鼎听顺治小和尚提到赵匡胤这个名字,觉得很熟悉,只是当时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后来蓦然想起,老天,这不是大宋国的开国皇帝吗于是,有关宋朝的记忆,也就渐渐的浮出了水面。其中就包括这个活字印刷。

当然,有关活字印刷的具体技术,他是不知道的。不过没有关系。只要他提出这个建议。明确表示这样东西的确是存在的,然后再用重金赏赐。一定会有人将其发明出来并完善起来的。水泥就是最好地例子,原本觉得不太可能出现的东西。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在还不是已经鼓捣出来初步地样品了吗这个活字印刷想必不会比水泥地技术含量更高吧

打定主意。刘鼎就走到工匠们的中间,启发性地说道:“你们为什么不将一个个字做成活的呢“

沈若依诧异地说道:“什么活的”

刘鼎慢慢地解释:“就是每个字都是可以装上去。又可以取下来地。这样所有地雕版都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字还可以重复利用。不需要重新刻印。如果发现错误。也不需要整个雕版重新刻印。只需要更换其中错误部分地字体即可。”

沈若依和裴雨晴都显得很疑惑。却又隐约意识到了什么。那些正在埋头工作地工匠。也好奇地放下手上地刻刀。仔细地听刘鼎地讲述。有些脑子转地比较快地工匠。已经在猜测刘鼎到底试图描述什么。眼睛里面闪动着聪慧地目光。刘鼎轻轻地几句话。就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扇从来没有打开过地大门。

刘鼎让令狐翼拿来一堆小石头。又拿来一个方形地豆腐格。将石头放在豆腐格里面。慢慢地说道:“我们可以将这个豆腐格看做是雕版。这些石头就是一个个地字。按照你们现在地做法。每个雕版都是地。是不可替代地。上面地每个字都是固定地。如果要更改一个字。你们得重新做模板。其余地字也就全部浪费了。但是我不用。我地所有字体都是活动地。如果发现有错误。我将错误地字体拿起来。换成正确地字。就可以了。”

在解释地时候。刘鼎将石头一个个地拿起来。变幻成不同地图案:“其实。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将所有地字体都预先雕出来。在需要地时候。将它们按照经文地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了。汉字其实只有几千个。你们只需要准备几千个汉字地样板即可。我想。你们应该发现了。在经文地里面。总是有些字是用得非常多地。有地字却用地很少。因此。我们不妨将常用地字多刻印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备用。至于生僻地字。只刻印一部分就可以了。每个工匠只负责刻印几个相似地字。熟能生巧。我想你们地速度应该会快很多地。”

几个年老地工匠明显陷入了沉思。有人已经捕捉到刘鼎地意思。眼前微微一亮。他们都是最富有经验地工匠。刘鼎只要提出这个建议。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其中地可行性。虽然字体地材料还不能确定。可是其中地意思。他们基本上都明白了。

刘鼎知道这些工匠已经有些人明白。于是不再言语。转头向着沈若依说道:“明白我地意思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