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497

分节阅读 49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制当地的局势。

航行到日本、新罗、安南、真腊,一般的海上贸易商船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是战舰能不能做到,那就很难说了。在这之前,还没有战舰航行到这么远的地方呢。那场不大不小的暴风雨表明,鹰扬军目前拥有的楼船。是不能进行远洋航行的,一切都必须从头再来。

这项工作地挑战难度之大,素来彪悍的雷洛也情不自禁的感觉到紧张。在茫茫大海之上,武勇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因素,丰富的学识、准确的判断,才是海军指挥官应该具备地素质。但是不得不承认。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这一切,对于鹰扬军海军全军官兵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其中,光是改装战船,就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鹰扬军在润州、江阴等地成立的新造船厂,正在翻出以前的旧图纸。比照现在的大型海船,建造新型的海上战舰。最终,他们确定了一种三桅帆船作为主力战舰。这种三桅帆船的吨位比楼船小很多,但是很坚固,能够在海上稳固地航行。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和在内河航道航行的船只是有很大区别地,航行的路线也有很大的差别,这需要经验丰富的海员。为了获得丰富的经验,雷洛几乎在一夜之间,搜夺了镇海地区曾经有过海上航行经验的水手,将他们编入了崭新的鹰扬军海军。鹰扬军海军就这样好像旱鸭子一样展开了海上攻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哮求索,这就是鹰扬军海军建立的最佳写照。

当然,鹰扬军海军是不会估的,陪同鹰扬军海军一起探索地,还有最勇敢的龙战士。

按照整编计划,龙歌、马跃带领的龙战士,将和奋字营合并,组成新的龙战士部队。正式的名称是海军陆战队。

由于鹰扬军水军的作用已经有限,作为水军陆战的他们,已经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更加远大的目标,他们从此将要离开内地地战火,跟随海军一起战斗。刘鼎给予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跟随雷洛他们在流求今台湾登陆,了解当地的情况,控制当地的局势,发展海上贸易。为鹰扬军夺取有用的战略资源。

在整个唐朝。流求和内地的联系,都是时断时续。流求时不时的都会派人进贡,但是每次进贡的人好像都不太一样。其实唐朝的人对流求了解地不多,有人那里完全是荒芜之地,只有野人出没,可是也有人说,那里其实是非常富饶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那里是一片比中原还要更加富饶,更加美丽的土地。

除了在流求登陆之外,龙战士还要空滤在浙东、福建、岭南等地区登陆,应付一些突仿件。他们和鹰扬军海军地存在,就是要震慑江南沿海的各个势力。当然,震慑的方法有很多种,海军在保护自身海上贸易的同时,也可以截断敌人的海上贸易,鹰扬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协作,攻克岭南、福建是不可能的,但是骚扰他们的商船,封锁他们的港口,还是可以做到的,更阴险一点的话,临时做做海盗捞点外快也是可以的。

龙战士的这个改变,正如海军的建立一样,都让他们的指挥官,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不说,这么目标实在是太雄伟了,除了刘鼎之外,其他人一时间都很难体会得到它的真正意义。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海军和海盗都是崭新的名词。

龙歌今年二十七岁,马跃今年二十六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从他们出生到现在,他们都没有紧张过,不过面对这项史无前例的任务,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紧张,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他们才完全领悟了刘鼎的精神,于是带着龙战士和奋字营,组成崭新的海军陆战队,踏上了茫茫征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哮求索,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超前的鹰扬军海军陆战队。

因为扩编涉及到很多细节,刘鼎必须和李怡禾逐一商议,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此后半个月,刘鼎基本都龟缩在节度使衙门,和李怡禾等人参详军队的改编方案,最终发布改编命令,整个鹰扬军部队正式进行集体整编。

六月三伏天,实在是太热了,整编工作就在火热的三伏天进行,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战士们。鹰扬军的各项工作。也像这个三伏天一样的红火,山南东道节度使衙门,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进进出出的军官和官员,络绎不绝,有人开玩笑说。门槛都矮了三寸。

幸好这年代已经有了西瓜,被井水镇过的西瓜,还是非常解暑的。每次吃西瓜地时候,刘鼎都想起河西走廊,这条通往西域的生命线,曾经为天朝创造了多少的奇迹,鹰扬军以后一定要将这条走廊打通,重新将西域纳入天朝的版图,沟通阿拉伯世界和中原的路上航线。

因为工作很忙。崔绾、张铎、高郁光璧等人都在节度使衙门帮忙处理政务,刘鼎的感慨,引起了所有人地共鸣。其中以史光璧的感慨最为激烈。史光璧是鄯州人,对那里的情况最是熟悉,每每说起河西走廊的事情,史光璧都情难自禁。对于他来说,凤翔以西的土地,足足有半个中原那么大,如果不收回来,是十分可惜的。

其实西域最早的动乱,要从安西四镇说起。

在大唐崛起的时候。在青藏高原之上,吐蕃势力同样也在崛起。初时双方还能相安无事,还有了文成公主入藏的美丽故事。但是,和亲毕竟不能掩盖双方地利益争夺,在文成公主之后,吐蕃和大唐逐渐交恶,逐渐发展成战争。双方的争夺,主要就是在安西四镇。当时唐廷在广袤的西域地区设置了焉耆、龟兹勒、于阗等四个主要据点,简称安西四镇。它是唐朝统治西域地主要象征。

成公主死了以后,吐蕃人就开始向北扩张,目标就是安西四镇。高宗年间,安西四镇被吐蕃人攻陷,唐军反攻失败,折戈沉沙,十万将士死节,损失惨重。此后数年,安西四镇都控制在吐蕃人的手中。直到武则天年间。王孝杰才收复安西四镇。但是不久之后,安西四镇又被吐蕃攻陷。

由于唐军的后勤补给线实在太长。反复和吐蕃争夺安西四镇,导致了财政上沉重的负担,当时要求放弃安西四镇的呼声很高,就连狄仁杰这样的贤相,也坚决主张从西域撤军,不要安西四镇了。但是武则天力排众议,坚决对安西四镇继续用兵,终于勉强维持住了西域的局面,到开元世,唐军实力强大,最终才确定了西域的优势。

但是高仙芝在恒罗斯战败,再次导致西域局势失控,当时大唐就有从西域抽身的念头。安史之乱后,加剧了大唐从西域撤军地步伐,最终,唐军完全撤出西域。吐蕃人尾衔而来,从多个方向猛攻河西走廊,唐军不能抵御,唯有继续撤军。最终,吐蕃人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直到后来归义军兴起,吐蕃人一统天下的局面才被打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