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汉鼎 > 分节阅读 410

分节阅读 4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实施,简直要将他累得半死。有时候艾飞雨的跳跃性思维一来,李怡禾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可是刘鼎也找不到合适地人选来帮他。只好让他一个人扛着。幸好张铎来了,刘鼎对他信任有加,很快就让他参与鹰扬军的最高机密,张铎在感激之余,发奋工作,李怡禾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讨论会上,张铎一直保持沉默,只是静静的听着大家地意见,直到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才缓缓的说道:“属下有一本万利之计,可以平定镇海,但是前期投入很大,非有大魄力不可完成。”

刘鼎说道:“请讲。”

张铎说道:“运河”

刘鼎有些疑惑的看着艾飞雨,他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张铎是什么意思,可是却看到艾飞雨眉毛轻轻一扬,显然是已经意识到张铎这两个字的含义。以艾飞雨的沉静,能够做出这样的反应,内心已经是非常惊讶了。

果然。艾飞雨含笑说道:“张大人一阵见血,镇海定矣”

他向刘鼎说道:“张大人的意思,应该是整修运河,然后我军沿着运河攻击前进。运河为骨干,各河为支架,牢牢抓住两岸,则镇海区域,自然是属于鹰扬军了。”

张铎点头说道:“正是。”

刘鼎立刻反应过来了,随即欣然说道:“果然是好方略。”

鹰扬军最强大的就是水军。鹰扬军地敌人一般都没有水军。又或者是水军的力量比较弱小,如果能够将水军的威力继续发挥出来。那肯定是事半功倍。事实上,镇海地区河汊纵横,河汊沟通了每个县,甚至是每个村庄,只要好好的把握这个优点,鹰扬军就可以战无不胜。而从润州一直通到杭州的大运河,正是这个战略的基础。张铎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漕运副使,对于运河有较深的了解。

准确来讲,张铎是对润州到杭州的江南大运河比较了解。从地图上看,江南大运河沟通了润州、常州、苏州、杭州,而且基本都是从中间位置穿过,镇海地区除了湖州之外,其余的区域全部都在大运河地直接控制之下,包括杭州在内。只要控制了运河两岸,就等于是控制了整个镇海。同时,鹰扬军顺着大运河南下,兵力的运输,后勤的供给,都将产生极大的便利,而且在兵力的调动上,也有先天独特的优势。

非但如此,张铎还沉声说道:“非但江南,哪怕是淮南、山东一地,大人都可以水军为先导,步军随后跟进,横扫两岸。如今天下纷乱,势力割据,相互之间的道路大都受到破坏,陆地运输之艰辛,比唐初尤甚,如果能借水军便利,则成本可以大大减低,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昔日江南一担粮陆运到长安,至少需另外准备两担粮,如果利用水运,则一担粮有九成可以到达长安矣。”

刘鼎狠狠的点点头。

高人,果然是高人。

什么是人才

这就是人才

周宝没有用好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周宝重用这个张铎地话,鹰扬军肯定要在润州城下大吃苦头。

张铎地这个计划,可以称之为大运河战略,概括来讲,就是以鹰扬军水军为先导,控制运河两岸,然后再沿着运河渗透到内陆。这个计划将鹰扬军水军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大,利用河水将鹰扬军地机动力发挥到极致,极大的加快了鹰扬军的进军效率。现代社会,是铁路修到哪里。势力就扩展到哪里,在这个时代,在镇海,则是鹰扬军的水军通到哪里,鹰扬军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刘鼎原本还觉得鹰扬军区域逐渐扩大,新控制区基本都是陆地。水军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在战争中能够发挥地作用越来越小,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样的。只要换一个角度,鹰扬军水军同样可以大展拳脚。根据张铎的说法,哪怕是原本看起来被完全隔断的寿州,也可以从长江经大运河到楚州,然后顺着淮水逆流而上。

淮水的岸边,至少有四座大城。从东到西分别是楚州、泗州、濠州州,这些城市都完全处于鹰扬军水军的攻击之下。如果从淮水上溯,甚至可以从颖水逆流而上。直接攻打淮西军地核心腹地颖州。而只要整修通畅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运河,鹰扬军水军就可以直接进入黄河,攻击黄河两岸的区域。任凭李克用麾下的突厥骑兵如何嚣张,只要被鹰扬军水军拦截,在大江之上,他们至于送死的份。只要想一想鹰扬军控制黄河两岸的光辉前景,都是令人兴奋的。

刘鼎不敢说鹰扬军是最强大的,但是他敢说,鹰扬军水军绝对是最强大的。最专业地,有他这个来自二十世纪的穿越者,鹰扬军水军永远都可以保持绝对的优势这一点,是他地对手永远都追赶不上的

没错

大运河战略

当然,大运河战略的前途是诱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整修运河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不要说长江到黄河之间这么长一段,单单是润州到杭州这么一小段。都足够鹰扬军头痛了。如果刘鼎真的要整修这一段运河,至少要将周宝地窖里面的藏宝掏出来八成以上,说不定还得全部砸下去。同时,整修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镇海地区地壮丁,至少要被抽调三分之一。在战乱时期,壮丁乃是各个势力最宝贵的财产,不将他们纳入军队里面,反而是用来整修运河。对于一般人来说。绝对会以为这家伙是疯子。

尽管刘鼎的历史知识比较缺乏,但是他也是知道整修运河是世国泰民安的时候才能做的。如果在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强行修治运河,只会适得其反,引来难以想象的后果。隋炀帝就是因为修建运河而灭亡的,唐朝的人对此可是铭记在心,玄宗时代要整修黄河,还有大臣以头抢地反对地,说只要河工一开,天下必乱,可见教训只深刻。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历朝历代,整修运河都是国家的事情,而且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才能做的,绝对不是某个地方势力可以做到的,甚至,即使是盛唐时代,修治运河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玄宗时代整修大运河其实并不彻底,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大运河就基本荒废了,可见破坏总要比建设快得多。

另外,整修运河也需要专门的人才,毕竟,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全面的统筹,全面地规划,还需要专门地技术。征集民夫相对比较容易,可是如何合理的利用民夫,如何修建各种运河设施,尤其是修建高低不平地水闸,绝对是极高难度的挑战性工作,在没有水泥的年代,修建水下建筑,简直是就是用血和汗,甚至是民夫的生命堆砌而成的。当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据说死亡的民夫至少在十万以上,玄宗时代整修运河,死亡的民夫也有数千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