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2 / 2)
“真的吗那可是太好了,你告诉他们,我会给你们建一个最好的实验室,有任何的实验器材的需求,你们只需要列一张清单,而且每个人的薪水,比现在在提高50。”
李志扬很大度的说道,他可是知道人才的重要性的,尤其是这些科研人才。
这些歌教授级的人物,在it也不过领着十万美元左右的年薪而已,他一张嘴就给涨了50,反正也没几个钱,这点小钱,说实话,他财大气粗的李志扬,现在还真是不在乎。
现在是什么世道,曹广当然一清二楚。到处都在闹经济危机,不减薪裁员就已经不错,而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但不削减大家的工资,还给大家涨工资,看来跟着这个李志扬干,还真是没错。
“而且一旦这个项目出了成果,我将在天朝成立一个公司,开始实践你们的成果,而且我还会给你们5的股份。”
李志扬这时候故作大方的说道,这个项目的前景,他真的是很看好。
如果曹广他们真的能搞出成果来,要是在天朝能够实践应用起来的话,据李志扬估计,在天朝整个几百个亿人民币每年,还真不成问题。
所以这时候,不如索性故作大方一点,给他们点甜头。
可别小看这5的股份,到时候分分钟就可能变成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资产,到时候这个小组里的人,都将策划农工委富翁。
曹广一听李志扬这样讲,心里更是高兴了,自己的项目就算在it成功,也不过会经过路演之后,在进行拍卖而已。
那些对这个成果感兴趣,并且出得起价钱的大公司,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而他们,只不过会在年底的时候,得到一笔奖金而已。
科学家也是人,大家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都希望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要是在it这里继续研究下去的话,这样的生活,基本就不用指望了。
可是跟着李志扬这样的老板,曹广有着强烈的信心,这样的生活,一定会实现的,要知道他可是连洛克菲勒都请得动的家伙。
“好了,志扬,你现在就是我们的老板了,要不要先和大家见上一面。” 曹广笑着问道。
“好的,你来安排,我会让我的律师先为大家准备一份合同,到时候大家签了就是了,你们也完全可以不必急着辞职,大可以等我在天朝把实验室,给你们建好了之后,再过来。”
李志扬和曹广说道,曹广连忙点头称是,然后转身离去,联系他的那些老朋友去了。
其实李志扬自打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时候,就开始有些想法了。
在他的老家,他还有个养猪场,暗格养猪场的周边可是有着几百,上千亩的荒地,都是盐碱地。
所以当地的村民并没有人承包,那块地也是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虽然哪里连着海,可是地方偏,又在农村,也没什么好看的风景。
再加上哪里有事盐碱地,根本就没有开发的价值,所以就一直在那边荒着。
那些地,就和自己的养猪场挨着,要是自己把那里承包下来,建一个大型的实验室,然后在由曹广他们去搞,简直就是在合适不过了。
那块地在东南的方向就是海,要做大型的海水淡化处理厂,简直就是天然的优良场地。
而且李志扬他们的辽北省距离北部的蒙省可是不愿,要知道紧挨着他们的蒙省现在可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
这一点李志扬以前还感受不多,可是随着近些年,从蒙古高原,刮过来的沙尘暴,他算是知道了,就算其他地方不用水,那个蒙省可是个极度缺水的地方。
而且蒙省是个大省,在沿着蒙省往内陆延伸的话,那里还有好几个大沙漠,这些沙漠每年,都还在扩大。
这已经是当地政府的心头病了,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要知道,前世天朝那个药引渤海海水入内陆的大学教授,可就和那几个当地的政府签过合同的。
一旦引海水如内陆的计划成功,那么必将经过那几个省市的。
到时候只要自己把自己能大量的淡化海水,在请几个教授鼓吹一下,相信那些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很快就能找上门来。
到时候自己就算想不赚钱,都难。要知道这些个省市,有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的煤矿的,煤矿也是用水大户,在那些个内陆地区,有很多煤矿,就是因为缺水,而无法开采的。
所以那些地方政府,有的相当于是坐在金山上要饭,相信他们对那些看得见,却取不得的煤矿,应该比李志扬还着急。
所以,只要自己有了海水淡化,这个大杀器,到时候就算想不发财都难
李志扬没想到,自己的人品居然这么坚挺,随便在美国旅旅游,等能够捡到这么大的一座金山
第三百五十二章 新方向
李志扬在曹广的安排之下。与他的小组组员都见了面。
见面的时间,就在当天的下午,南希起床之后,曹广给他的人马打了电话,诸位科学家们,知道要和自己的新老板见面,也都挺给面子,纷纷出现。
大家见面的地方就在酒店的餐厅,李志扬包下了餐厅,然后还让南希请出了她家的律师,制定了合同。
当诸位科学家,见到面前的合同的时候,也都没有拒绝。
比较那个人家新老板给出的条件合适大方,满足他们的任何誓言条件,并且给他们见一个新的实验室。
而且在个人待遇上,也丝毫没有克扣他们。每个人的工资待遇,比现在在it上涨50,并且一旦项目研究成功。
在太阳能项目上,人家还会成立公司,别且运营之后,会给他们一共5的股份。科学家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所以面对这样的合同,他们实在也跳不出什么毛病。
要非得挑出点毛病的话,也就是这以后的工作地点,会改到天朝,而不是继续在美国,大家难免要面对在异国他乡工作的情况。
不过这对没有什么家庭负担的科学家来讲不是什么问题,就算有家庭的,也完全可以把家庭迁到天朝去一段时间。
不过对这些科学狂人们来讲,当面对着这样对他们来讲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的时候,还是很难选择放弃的。
最后曹广的小组里的十五位成员,一共有十二位选择了,跟着曹广去天朝继续研究,完成这个项目。
谁然有三位最后还是没有和来自于他们签合同,不过相对于其他十三人来讲,这几个人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