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休养生息(下)(1 / 2)
第258章 休养生息(下)
朝廷正使伏德自报家门,言明其乃伏皇后亲兄,国丈伏完之子,刘备已是心中了然。
自家军情司通过潜伏于许都的烛龙秘谍,对许都朝廷诸事,可谓了如指掌。
这位伏国丈,正如此前因衣带密诏事泄,被曹操诛杀的董承一般,亦为大汉外戚。
只不过......董伏二人虽同为外戚,但董承行事激进,一直与曹操明里暗里相争,伏完却是老谋深算,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其对曹操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之行,往往是缄口不言,对曹操本人更是颇为恭顺。
同时,伏完对自己的好女婿,大汉天子刘协,也是毕恭毕敬,颇重人臣之礼。
正是此等貌似“骑墙”的立场,反让曹操这等心机深沉之人,对其慢慢放松了警惕。
更何况......诛杀董承之后,曹操“恶名”流传甚广,被不少清流名士诟病,其中以孔融,祢衡等人言辞最为激烈。
若能“扶持”一位德高望重老臣,与自己多加亲近,对改善自己名声,获取朝中人望也是大有裨益。
近年来,根据曹操在宫中眼线回报,天子刘协似被曹操诛杀董承狠辣手段所慑,每日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连伏皇后也是低眉顺眼,对曹操一党再无反抗之意,唯恐步那董贵妃后尘。
有鉴于此,曹操对伏完一族颇为照拂,不但封其子伏德为骑都尉,甚至命其为正使,前来出使庐江,向刘备颁布天子旨意。
至于刘备击灭袁术后,便在“龙凤”二人建议下,主动奉还玉玺于朝廷,并借助糜家商会,烛龙秘谍情报网,将此消息散布于天下,着实是一步妙棋。
此举不但让曹操一方污蔑刘备欲效仿袁术,窃据玉玺称帝的谣言不攻自破,有这位实力强悍,忠心耿耿的汉室宗亲刘皇叔在,天子刘协更觉扬眉吐气,朝廷威信大涨。
在朝野对刘皇叔一片赞誉之下,天子刘协提出要将其加封为大司马,假节钺,曹操也是有苦难言。
曹操与孙策结为姻亲,约为同盟,正是欲借江东兵马,阻挠刘备占据江淮,扩大势力,没想到那孙策枉称江东小霸王,却也并非刘备对手。
如今刘备据徐州,又得淮南,庐江两郡,实力大增,若再进位大司马,假节钺,必定风头无两,如虎添翼。
于是曹操听从贾诩之谋,并不反对陛下对刘备封赏,却也正式上表孙策为扬州牧!
如此一来,刘备占据的淮南,庐江两郡本就在扬州治下,身为扬州牧的孙策,却仅得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这江东五郡,孙刘两家必定明争暗斗,持续于长江一线用兵。
而曹操一方,却正可腾出手来,与其最大劲敌袁绍对抗。
因此,曹操命伏德为正使前来传旨,却还派来朝臣王朗作为眼线,一面探听刘备虚实,一面也要看看伏家是否会与刘备相“勾结”。
“原来是伏大人,王大人!”
刘备拱手回礼道。
他虽知伏完一向明哲保身,但伏氏一族毕竟与陛下关系密切,且听这伏德所言,似有“提醒”自己,勿忘匡扶汉室,解救天子之意。
“这伏家究竟意欲何为?能否成为我匡扶汉室的‘盟友’?只希望其莫要再如那董承一般......行事不秘,将天子置于险境。”
刘备心中暗暗思索。
可惜......那副使王朗,明显是曹操委派。
有其在侧,刘备也无法与伏德言明,只得先不动声色,日后再命烛龙多加留意伏家动向。
不顾王朗猜忌的目光,伏德依旧神色如常,他奉父亲之命,借此番出使,与刘备结下一面之缘,点到为止即可,毕竟......来日方长。
思虑及此,伏德微微一笑,道:
“如今皇叔已进位大司马,可行开府之权,此番征讨逆贼袁术,皇叔官属想必立功者甚众,德正可为皇叔上表诸将之功,请天子一并封赏!”
刘备贵为当朝皇叔,以大司马之权开府,上表天子,赏赐有功之臣,不过是走走过场,求个名正言顺,便是王朗也无话可说。
刘备见伏德频频示好,王朗却一直冷眼旁观,猜测此举并非曹操“诡计”,于是命人安顿伏德,王朗下榻馆驿,于皖城内暂歇一日,待自己拟定有功之臣名单,再请他二人一并带回许都,面呈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