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天宝风流 > 分节阅读 150

分节阅读 15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若说当世最重身份尊卑的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号称以礼法传家的儒门世家了,而这其中自然又以四大高门为最,是以唐离这个出人意料的答案让李光弼也不免微微一愣,片刻之后他才轻轻颔首以应,只是看向唐离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赞赏:“若论他们适才的表现,手足兄弟也不过如此,家人二字并不为过”

“多谢兵马使大人夸赞。”淡淡的一笑,穿越时间既久,如今他的身份也是不同,所以纵然知道对面的就是历史中有数的名将,唐离的表现依然一如既往。

一个是官,一个是“民”,此时唐离也休息的尽够了,却没有半点要起身见礼的意思,偏兵马使大人也丝毫不介意,沉吟了片刻后,李光弼看了看唐离等人后续道:“有公子这些家人在城楼御敌也就够了,至于郑公子,这就回下处休憩吧,城头上也毋庸再来,待异日吐蕃兵退之时,某自当设宴邀公子同贺”他这言下之意,竟是就此免了唐离的征召。

听李光弼说出这样的话语,唐光等人面露喜色的同时,唐离却是揪然色变,此次上城,他实是怀着将死之心而来,在他心中认为,身为唐人,面对如此情势,奋勇而战乃是义不容辞之责,如今李光弼轻飘飘的抛出这么句话,唐离不仅没感到对方的善意,内心敏感倔强的他反有一种被人轻贱羞辱的感觉。

“噢兵马使大人此言何意”刚刚经历了平生第一次严酷的厮杀,休息过后唐离虽然调匀了呼吸,但心境毕竟难如平时那般宁静,处于如此心绪与环境中,他的话语中自然就多了几分攻击性,“守土御敌,匹夫有责某自为国而战,李将军此令未免太霸道了吧”

自小在军中长大,李光弼见惯了那些新兵蛋子在初历血战之后的种种异常行为,此时唐离的表现在他看来也属如此,加之这番话说的实在大对他的脾胃,是以心下也并不生气,只是身为一州主将,在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被人以这样的语气抢白,也让他这个冷面将军有些下不来台,“守土御敌,匹夫有责,说的好只是恕我直言,郑公子若肯下楼,只怕对守城贡献更大。”

“你此言何意”闻言,唐离霍然而起。

“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虽只有二十余人,但若调度得当,其战力不下一支弓弩小队守城之要,弓弩为先,当此之时,这些人之宝贵就无需多言了。”李光弼以目光环视了唐光等人一眼后,转而向面色有些发青的唐离道,“但若郑公子不肯下城,你的这些家人全为保护你一人而忧心,其战力至多不过能发挥三成,如此郑公子可明白了”

言之此处,李光弼不等唐离说话,续又言道:“再者,适才一战郑公子可谓风采尽现,其意义不仅是击退了这次进攻,更重要的是大挫了吐蕃人的士气,否则,最后那脱赞朗日也不至于如此做派”话说到这里,李光弼的脸上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经由这些民夫之口,公子适才的英勇行为不出半日必能传遍凌州城内,世家子弟,投笔从戎,且一战杀敌数十而己身毫发未损,这些于城头军士也便罢了,但对于凌州城中百姓而言,却大有振奋人心之效。此次守城之战吐蕃军势大而来,此城若想最终守住,仅凭这数千将士怕是不济的,其根基还在我凌州十余万百姓身上,时艰出英雄,也需要英雄,所以,就当下而言,公子的安危已非个人之事下次再战,吐蕃人必定是欲先除你而后快,兵战凶危,公子如真有不测,则吐蕃士气大振而我方士气大沮,若果真如此,公子虽身死也已误国多矣”

身为大唐中兴的两大名将之一,除了在识人上有同样的超卓慧眼之外,在战事上,与郭子仪带兵四下收疆复土不同,李光弼乃是以善守见长,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期的那场“河阳之战役”,其人更是以数千军士抵御敌人数万军士长达半月的轮番进攻而不失守,并最终策应援军反动大反攻,实堪称三千年王朝史上防守战的最经典战例之一,也正是这场战役,在军事上奠定了安史叛军不可逆转的败亡之局。如今,李光弼的军事指挥虽然还不像后期那么成熟,但仅仅这一段话已足可看出其非凡之处,毕竟对于同时代的将领而言,能如此重视百姓的力量,并主动利用“英雄”对敌我双方同时发动心理战,这样的人还的确不多。

初战之后,唐离虽不免有一段时间的心情紊乱,但毕竟不是不知理的,李光弼这番话虽然说不上客气,但唐离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实在是有道理,如此严峻的守城形势下,唐离又岂能拒绝,只是他口中虽然答应了,但心中还是着实郁郁,连带着脸色也就差无可差。

见唐离心中明显不愿,但却能以大局为重而不执着于意气之争,其决断处干脆果决,加之此前的那些表现,年不及弱冠能做到如此,李光弼对这个突然而来的荥阳郑离简直是刮目相看了,再次细细打量了唐离一番后,心下一动的李光弼开言提议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我军虽是守城,但情不同则理通,只是如今刘使君抱恙在身,某城楼上下兼管着实也是分身乏术,若郑公子愿襄佐使君大人料理好后勤细务,使守城不乏物用,其功劳之大远胜在此间多杀几个蛮兵了。”不知为何,李光弼在说到刘使君时眉头忍不住的微微皱起。

不管平日如何,在骨子里而言唐离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加上他如此的热血年纪,又处身于战阵上这样特殊的环境,听说能对守城有益,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李光弼的提议。

一一拍了拍唐光等人的臂膀,唐离带着仅剩的两个护卫及那个录事参军下城直往凌州府衙而来。

走在路上,唐离听那录事参军介绍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凌州刘使君竟还是个正牌子进士出身,当年过了吏部关试之后,放下去在江南东道由县丞到县令,随后再到一州副贰的别驾倒也顺风顺水,只是做到别驾位置上后,官运就此到头了一般再难有寸步之进,连着三任送走三个刺史,眼见自己一年老似一年而又升迁无望,刘使君一发狠,索性向吏部报了备选,来这别人都不愿意到的四战边州扶正做了使君,好歹也算是迈进了正五品这个官员升迁的大坎儿,在他想来,苦熬个一任两年打个转儿之后,不管是进京还是调往中原各道为官,都是另一番气象,总比原先的温吞水要强。这番打算倒是没错,无奈此人运气实在太差,刚到凌州不久,府衙正座上的凳子都没坐热,饿急眼的吐蕃人就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

可怜刘使君自小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做官之后还是在青山软水的江南,哪曾见过这样刀枪如林,杀气腾腾的场面闻报之后颤颤巍巍的上了城楼,看着下面脸涂褚红,黑面辫发的吐蕃蛮兵似要择人而噬,已是先自眼晕。再听说吐蕃人竟然来了整整一牦牛部的六万兵力,而本州兵马不足六千,当下头眩发作,回府之后竟然就此卧倒,再难视事,更不用支应保障战事了。

“若单是军中供应,我们州军自己倒也应付的来,只是这守城之战所需物资甚多,且枝枝蔓蔓都涉及合城百姓,这些民政上的事情异常琐细繁杂,使君大人这一抱恙病倒,立时就成了一团糟。战事紧急,咱们州军也抽不出足够的人手前来帮忙提调支应,边镇小郡的,刺史府中也没人能担当起这样的重任,这两日若非兵马使大人两造里操心,只怕早就成了一团乱麻。只是这样也不是个长法,”言说到此,那骑在马上的录事参军简直就是在对唐离作揖打拱了,“如今实在是没了办法,兵马使大人才会将此事托付公子若公子能担当下此事,物用不乏的支应到守城结束,那整个凌州百姓都足感您大德了”

“都是为国效力,鲁参军无需如此”无暇顾忌鲁参军言语中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之意,听了这番话,唐离才知道这个任务的繁难远超出了他的想象,面对十倍于己,虎狼之师的吐蕃兵,似这样以少敌多的守城之战,前方将士肯拼力效死固然重要,但若无充足的后勤供应,要想守住凌州只能是一句空话,打仗打的是后勤,这句话对于眼前这种情况而言简直是再正确不过了,自己差事办的好坏甚至直接关系到凌州到底能守几天,最终能不能守得住。

遇强则强,这是外表俊逸的唐离骨子里生就的天性,长出一口气后,他蓦然一挥马鞭,催马直向府衙疾冲而去,自高中状元入仕以来,对于公事,唐离从无一刻象此时般如此尽心而急迫。

北地初冬,凌厉的寒风呼啸而来,催马狂奔中,唐离身上的白衫迎风而起,烈烈抖动之中,胸前那朵鲜血染成的梅花似是活了一般,天愈寒,风愈疾,而愈放愈盛

第一百八十六章守城五

唐朝官署乃是以宏大轩敞著称,纵然凌州这样的边地州府也不例外,府衙的设置一分为二,后面乃是主官的休憩家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