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把后宫当成副本 > 分节阅读 64

分节阅读 6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人一身白衣,绘有绿竹诗文,长发而冠,身姿清隽,容貌俊美得让人眼晕,看起来只二十多岁。眉浓眼浅,一见之,就觉得清澈良善。

此人,便是苏诘,无疑。

出乎意料的显得年轻。

这下,可算是有了“权威证实”,本来不敢随意开口露怯的众人,立刻开始大加赞美。

青青看向章和帝,那意思,妾身能说话么?章和帝喜欢她这样事事以自己为先,倒是点头同意。又不是姑娘家了,却是不好不见外人的,平白显得没本事。

青青对苏诘行了福礼,道:“妾身最爱王体,且自小闲来无事,惟墨池八缸,说不上高明。况且,妾身用的是笔墨纸砚,这石碑却不像是文人所刻,不好比较。只是幼年看书,一直以为这碑文乃是苏大人亲手所刻,想来却是误传。”

她这一开口不打紧,这一片儿的男男女女却是都酥了心房——这声音,简直了!

苏诘倒是很快回神,笑道:“夫人慧眼独具——传说中的碑文的确是先祖亲手所刻,但诘幼时顽劣,看着就喜爱,硬是将那石碑搬回自己住处。长辈无奈,只好找了石匠,仿着造了。那石匠不爱书文,但是手艺堪称一绝,做好之后,苏家上下都难以分辨,就不再计较此事了。如今被夫人看破,诘倒是要对大家说声抱歉了。”

众人连忙拱手称不敢。

本来这事儿其实苏家干得不地道——这不明摆着看不起天下文人,笃定他们看不出真假,才弄了块假石头糊弄人么!但是人也说了,自家也没一个看出来了,却是不存在什么鄙视了。

谁说苏大才子淡然外物,目下无尘,人情世故半点儿不通的?

且自打嘴巴吧!

苏诘又和章和帝交谈几句——他倒是一眼看出这位的身份,但是大汤文人向来骄傲,既然章和帝没有显露身份,苏诘也不会上赶着下跪请罪。

装着糊涂,客气几句,只说棋局还未完,和身边的黑衣人一同离去。

第八十一章 云裳花想容

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

亭前有一“之”字形的水沟,清水在曲沟里缓缓的流过,流水旁,共有42个垫子矮桌,便是众人的坐席了。美貌侍女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下游同样有一美貌侍女,跪坐着接迎酒杯,并统计众人所作诗文,这便是曲水流觞了。

因除了亭内两个座位,便只有42个位次——这也是三月三忆兰亭的因有之意——但此时场中众人,何止数百之数?既然是文人雅士的集会,自然不会出现按身份地位论坐,更不会凭财势权利买座。

于是,在苏诘和王方正式开始“论道”之前,前来观礼的人们,倒是要先比过一场。

不过,文生本就喜欢意气之争,这显出本事来争座位的做法,其实比观礼或者座位本身,更让他们满意。

因曲青青之前显了身手,众人也不好和一介女流之辈死磕,便公推她坐了上首。章和帝诗文书法虽算不上顶尖,但他毕竟有常人难以匹敌的资源,一挥而就的诗作还是能排上位次的。青青当然不会让章和帝的作品被人品评——这万一给弄个“中上”什么的,虽是切合实际,但联系她现在的位次,绝对会让章和帝记上一笔……于是便直接请了,言道自己一家人却是希望坐在一起,也好看顾小儿。

既然章和帝本身有实力入座,平白再多出一个座位,众人也没有不愿意的。至于男女不同席什么的——咱这是风流雅士的集会,死古板什么的,趁早滚远些……

其后,众人各施手段,诗作书画,大展身手。众人一一评过,分了上下,论了位次。这其实也不是多么公平严谨,毕竟有人长于捷才,有人却习惯字字推敲,这立刻要拿出好作品的,未必比一些一时间没有灵感的人高明多少。但兰亭会,自然还是捷才更恰如其分。

因上首曲青青一家有了先例,按照文人们喜欢遵从上首的习惯,苏家下人非常快速地给每张桌案都加了一个坐垫,于是坐下的人大多“拖家带口”。虽然一般是男女搭配,或者拖儿带女,但也有喜欢标新立异的,找了同性男女各自坐了。

这边众人各自安坐,其他人已经自觉离去,苏诘和王方的棋局也刚刚终了。到底是苏诘更胜一筹,只是他为人寡淡,并不喜欢争先,为后手,倒是一个平局。虽然认真算起来自然是胜了一子半,但王方还算是后辈,这样的成绩也足以夸赞了。

午时,春日正好。

一美貌女子敲响铜锣,数名轻衣丽人轻歌起舞,送上肉菜糕点,清水一盆、清茶一盏。

兰亭会,由此开始。

亭内,苏诘起论,作《章和二十一年京都兰亭序》,行书风流,叙述此次兰亭会起始,并赞誉座上高朋。他每书一字,便有京城名妓唤红玉的——其才华横溢,颇得众人赞赏——高声念出,众人则细心品评。这种集会,笔锋不能稍做停留,丽人话音停顿,便是该作文之人才华不够了,要被耻笑的。苏诘笔落,自有美人恭敬取了,供众人传阅,之后送至“书记官”处,留待集会结束后装订成册。

紧接着,王方作《章和二十一年京都兰亭诗》,这两样其实都是惯例,他们也多半早有准备,比之书圣等人当年,要容易许多。

王方作品传下,上游的美貌侍女轻推玉手,盘盏缓缓而下,集会便进入正题了。

说实话,前世青青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集会之作——诗文,自当由情而发、因感而坐,强自赋论,未免荒谬。所谓捷才,其实大多不过取巧,难得佳作。只是到了大汤,才发现,这种集会,并不像后人想得那样苦扣死憋,而是只不过一种玩乐游戏,倒是和后世的ktv之类相仿佛——不为言辞精妙,实在一场朋友相交、抒发情感志趣,只不过更雅致风流几分罢了。

而且,像是苏家这样每年都有兰亭会的,谁不特意留几首佳作呢?这好几个人的“随手拈来”,青青就听着,大感其诗文精妙,分明是推敲之作。

不过,她自己就是一个抄袭分子,实在没资格说别人怎样怎样。

酒盏停过几次,基本都是饮酒作诗,却也有故意搞怪的,非要说自己作不出,罚酒三觥(一斤半)。但也因此,气氛更加放松,即使还没喝酒的,也有了许多醉态,许多女子也解下帷帽,只轻纱覆面,露出一双美目,隐约显出一点朱唇。其他清倌人、雅名妓更是各展所长,琵琶轻语琴声作,美人曼舞佳丽和。狂放些的才子书生,更是袒胸露腹,问佳人芳名雅居,叙一番风流情思。

章和帝也为青青解了帷帽,戴上轻纱,那一双桃花眼潋滟流转处,直让男人们神魂颠倒,不知今日是何夕。

刚巧,一书生拿到酒盏,张口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青青一惊,差点露了脸色。

大汤并没有一位惊才绝艳的酒仙,也不知是尚未出生,还是谪仙不落。因此这人一开口,青青还以为遇上“老乡”,心里闪过杀意。好在系统证明,此人当真是土著,救得一条性命,实在功德无量。不过这人虽然和酒仙同步了一瞬间,到底功力远远不及,下文再作不出,只念叨着这句,飘然欲醉。众人虽大赞此句上佳,到底不曾完成一首诗,此人还是罚酒三觥。

章和帝觉得此句很是精妙,在青青耳边反复念叨数遍,直让青青红了一双玉白福耳。好在章和帝定力过人,不然还真是差点失态。青青可不是那些已经被人搂在怀里的女子可比的,若真如此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