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之下(二)(1 / 2)
第二次中缅那加联合考察,从某种方面来说,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某种看法,当然这么说在某些领域容易被人过度解读。比起第一次中缅那加联合考察的惨痛后果,第二次考察虽然是民间考察,但是级别更高,目的更为精准。准备也更为充分。
一切都基于最终第一次考察之后形成的,只有1500个字的档案。或者说,唯一的文字材料。
“我们挖出了一个悖论。”这是档案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事实这是最终的结论的。那一段埋管任务挖出的最先是一块水泥作业面,他们以为只是二战时期临时军事掩体的水泥碎块,当他们想寻找这块水泥的边缘的时候,才发现,这块水泥的状态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可以肯定水泥块埋入地下的部分,有大概七层楼那么高,是一个巨大的水泥部件,水泥块的外形并不规整,没有任何一面有人工修平的痕迹,可以肯定不是某种建筑的外墙碎片,而是一个自然浇筑凝结而成的固体。”最终答应我们采访的一位匿名的参与者告诉我们:“经过我们的声波检测,这块巨大的水泥中,有一尊8米左右高的佛像。”
缅甸是佛教国家,从古至今对于佛教极其虔诚,在缅甸境内任何区域发现以前没有被发现过的佛教遗迹,都属于正常现象。
“那块区域之前在日占区内,这些水泥都是日本当年用过的军用水泥,应该是日军将这尊佛像用水泥浇灌封闭,埋在地下的,具体的过程应该是挖一个巨大的坑,然后将佛像放在一个木架上放入坑底,然后直接灌入水泥,等水泥凝结之后将坑用土覆盖。”他告诉我们:“当时的我们并没有在意太多,考虑到日本如此兴师动众的将佛像掩埋,缅方对于佛像的兴趣很大。于是我们就打算刨开水泥看个精确。”
当时声波检测的时候,看到水泥中有大量的气泡,考虑到这不是正规工程,只是封闭一个东西,水泥凝结前有杂质的情况可以理解,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开始刨开水泥之后,才发现里面的气泡都是人的尸骨,当时混合水泥的时候,有大量的尸体混在水泥里一起灌入坑中。
当时有人提出疑问,因为这些尸骨的手部动作都非常生动,感觉泡入水泥的时候,人都还活着,但没有人在意。
发现水泥之后7天,水泥被抛开,里面的佛像的表面开始出现。缅方人员开始清理表面。
14天后,联络站和总部失去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