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2 / 2)
李自成在此以前,当被明兵逼得势穷力竭时,曾假死过一次,那是在崇祯十二年。他幼时做过和尚。阿英在剧本李闯王的考据中说:“自成再过和尚生涯,也是驾轻就熟的,何况成则为王,败则为僧,是中国的老一套呢”
在小说中加插一些历史背境,当然不必一切细节都完全符合史实,只要重大事件不违背就是了。至于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小说作者自然更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法来加以发挥。
但旧小说吴三桂演义和铁冠图叙述李自成故事,和众所公认的事实距离太远,以铁冠图中描写费宫娥所刺杀的闯军大将竟是李岩,未免自由得过了分。
雪山飞狐于一九五九年在报上发表后,没有出版过作者所认可的单行本。坊间的单行本,据我所见,共有八种,有一册本、两册本、三册本、七册本之分,都是书商擅自翻印的。总算承他们瞧得起,所以一直也未加理会。只是书中错字很多,而翻印者强分章节,自撰回目,未必符合作者原意,有些版本所附的插图,也非作者所喜。
现在重行增删改写,先在明报晚报发表,出书时又作了几次修改,约略估计,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只是书中人物宝树、平阿四、陶百岁、刘元鹤等都是粗人,讲述故事时语气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分,满纸“他妈的”又未免太过不雅。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如何了。
雪山飞狐有英文译本,曾在纽约出版之
idge双月刊上连载。
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虽有关连,然而是两部各自独立的小说,所以内容并不强求一致。按理说,胡斐在遇到苗若兰时,必定会想到袁紫衣和程灵素。但单就“雪山飞狐”这部小说本身而言,似乎不必让另一部小说的角色出现,即使只是在胡斐心中出现。事实上,雪山飞狐撰作在先,当时作者心中,也从来没有袁紫衣和程灵素那两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