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电子帝国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觉得最欠缺的是智力!香港工业早期赖以起家的纺织业由于贸易配额限制已经彻底衰弱,早就退出了香港出口额前十之列。曾经占半壁江山的塑胶业也渐渐在消失,现在香港出口额最高的三个产品是成衣、玩具和手表!

但这三样产品香港都是以价取胜。比如去年全香港手表出口量突破一亿只,排在全世界第一。但港产手表的售价只有日本货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只能占领利润率最少的低端市场。

香港工业现在遇到的瓶颈,就是向上提高自身在全球整个产业链中地位的能力严重不足!香港核心技术和创新的动力,比如香港手表制造业虽然发达。但机械表的机芯,电子表的电路板等核心部件全部依靠进口,香港工厂其实只是赚一个组装费而已!”李轩说道,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他也没奢求这位即将离任的总督能展开什么新计划。

东方电子公司崛起给香港工业带来了什么巨大改变?1980年之前,香港出口产值前五的分别是成衣、玩具、手表、收音机和电风扇。而东方电子崛起后。出口前五强变成了成衣、玩具、手表、游戏和电脑。

今年前三季度,东方游戏公司出口总产值已经超过40亿港币。而去年香港出口收音机总量5500万台,总出口值也才35亿港币而已。东方电子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就足以抵得上香港的一个重要产业。

据粗略统计。东方电子的游戏和电脑这两大主力业务为香港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港工业总产值的15%。而东方电子依旧处于快速成长期,这也是李轩有资格谋求更高影响力的底气所在。

“香港高等教育的学位不足,特别是工科招生名额偏少,让整个香港工业面临高端人才紧缺的问题!我建议是否可以把香港理工学院晋升为香港理工大学!”李轩给出自己的建议。

港府若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东方电子这样的科研型企业。而在其他方面,东方电子需要求助港府的地方还真不多。李轩之前之所以没有坚持在香港建设半导体工厂,人才短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207章 第二所理工学院

ps:看《重生电子帝国》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听闻李先生有意捐助中文大学成立第四间书院?”麦理浩问道。

李轩点了点头:“之前我和中大的马校长聊天时得知,舍位不够是中大想要继续扩招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所以我准备捐赠1亿港币,以我父亲的名义成立一所新的海川书院,用以建设新的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和教学楼。”

这并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消息,而且香港中文大学想要成立第四间书院,还需要立法局修改现有的“香港中文大学条例”,才能让新的海川书院取得真正的法定地位。

“港府也一直非常重视香港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上教育的发展。之前‘检讨香港专上及工业教育的委员会’向我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开设第二间理工学院!之前港府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前期筹划工作,不知道李先生有没有兴趣,出任这所新学校筹划委员会的主席一职?”麦理浩微笑着问道。

检讨香港专上及工业教育的委员会,向港府提交新建香港第二所理工学院的议题是在几年六月份,当时这一度是全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但总督府收到报告后却迟迟没有表态,大家失望之余对此的关注也渐渐降低。李轩没想到麦理浩在任期即将结束前,愿意推动这项工作。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虽然我暂时从中大退学,没能完成大学学业。但一年的大学时光依旧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香港能尽快建成第二所理工学院,将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非常愿意参与这一惠及全港学子的盛事,我个人可以捐赠5000万港币作为筹建工作的启动资金!”

李轩十分爽快的再次承诺砸出重金。他绝对是全港富豪中捐资劝学的第一人。从去年到现在,他向香港几所大学和专上学院的捐款已经高达几亿港币。如果这个时代有全球慈善榜,李轩也肯定已经有资格入选。

当然李轩的豪爽并不是平白无故的。东方电子选择的科研型发展道路,决定了它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远比其他香港企业要多。李轩砸下去的这些资金中,大部分都投向中大、港大和香港理工学院。因为香港只有这三所院校,设置有有东方电子需要的大量理工科专业。

而像岭南学院、浸会学院这些学校虽然也和理工学院一样,同属于第二阶梯的专上院校。但李轩只向它们捐赠了一两百万港币意思一下。

在东方电子发展的初期,李轩还能依靠自己重生的金手指来作弊。但随着企业发展的壮大。个人的力量会越来越小。从没听说过ibm、摩托罗拉等巨头公司,能够靠一两个技术天才就支撑起来。每一项划时代成果的出现,都是由许许多多工程师在幕后付出的成果。

即使是李轩最熟悉的arm架构,另一个时空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持续研发,指令集也已经从arm-1一路进化到arm-8。而内核细分更是多达几十种。这背后凝聚的是全世界许多家公司的成千上万名研发人员的智慧结晶,没有人能自信的说自己完全掌握整个庞大的arm家族。

李轩剽窃出来的erm-1架构,只是另一个时空中arm架构最基础的部分。erm在这一世想要取得如同arm在另一个时空的辉煌,绝不是仅仅靠李轩开一下金手指就能完成的,他的金手指还没那么逆天。

李轩的强项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把握好正确的科研方向,具体的技术开发工作还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来完成。erm项目组的研发员从最初的十几人,已经一路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人。

但李轩认为还是太少,至少要上千人才能满足要求。但如果这些研发员全部从高工资、高福利的美国、英国招聘。单单是薪金支出就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这也是李轩愿意花重金支持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以及迫不及待的与内地展开科研合作的根本原因之一。毕竟现在亚洲的科研成本,远比欧美发达国家要低得多。

接下来。李轩隐晦的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总督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麦理浩即将离职,而新总督上任后会不会给学校的筹建工作带来变数?所以李轩期望他能尽快在卸任港督前把事情落实下来,做成既定事实。

麦理浩有些吃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